沈巍:做廚師的苦,只有我們自己知道
羅小山 · 2018-07-08 22:18:00 來源:紅廚網 5129
《紅廚紅菜》
專訪全國具有高超廚藝的大廚
旨在把那些嚴謹認真的大廚推出去
讓更多的人群看到他們的存在
“廚師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,必須走出去,學習別人的優點,取長補短,再融合到自己的菜肴里面去。”
沈巍,從廚30年,專攻海派菜,擅于融會貫通,不斷推陳出新。在沈巍看來,時代變了,菜系融合是餐飲發展趨勢,做廚師若是閉門造車,必定會被淘汰。
《紅廚紅菜》第127期
沈巍
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中餐行政總廚
中國烹飪大師
上海市首席技師
國際烹飪藝術大師
中國名廚金勺獎獲得者
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國際評委
試菜,看菜單,這是廚師必修課
▼
在朋友們的印象中,沈巍總是在“跑東跑西”。
昨天在A地,今天在B地,今天跑這里,明天跑那里。做專訪的那天,他剛從外地趕回來,坐在鏡頭前,他開口便道:
“做廚師很快樂,但有時很痛苦。我的朋友們說,你跑東跑西,遍游世界各地,吃遍天下美食,肯定很開心。我說,我去一個城市,一個下午可能要吃三頓飯,這一般人怎么吃得下去?這當中的苦,只有我們餐飲人自己才知道。”
菜肴雖美味,但一晚三頓飯下來,結果就是整晚滯脹難安,這讓沈巍苦不堪言。
“我們跑東跑西也是為了交流,為了學習新的東西,我們的職業,要求我們必須要有這種狀態去做這個事情”。
盡管痛苦,沈巍還是樂此不疲——吃完一桌,到了下一個地方,又馬上坐下來,喜滋滋地看起了菜單。
△外出交流、試菜
看菜單,是他的職業習慣,也是他給自己增加的必修課。對于看菜單,他自有其一套方法:
先是瀏覽一遍菜單,里面有多少道菜,各類菜肴的比例、布局是怎樣。通過這些信息,便可推測出這家餐廳的菜肴風格,是傳統、還是時尚、還是中性。如此推而廣之,就能了解到整座城市的菜肴風格特征及烹飪發展情況。
接著研究具體菜肴,通過菜名、圖片等菜單上的資料,揣摩并學習這道菜的食材搭配、烹飪手法、擺盤呈現方式等。
然后等菜一上桌,便是驗證心中猜測的時候。命中時,心里微微一樂,意料外,雙眼放亮,緊盯菜肴研究不放,更得其樂。而碰上驚艷菜品時,更是快快掏出手機,拍下并做筆記。
如此一來,每吃一頓飯、每看一張菜單,都是一次學習,每次都有所收獲、有所提高。
△外出交流、試菜
做廚師,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
▼
喜歡外出交流、試菜與沈巍的經歷有很大關系。
1970年生于上海的沈巍,八十年代末入行,學習海派菜。
八十年代,正是海派菜形成興起之時。當時,全國各地的人開始大量涌入上海,這些外來移民到來的同時,也帶來了他們家鄉的口味和菜肴。
“一個地方生活的人群,決定了其菜系演變發展的方向,久而久之,為了滿足這些外來移民的消費需求,我們就會去根據他們的口味,去做適當的改良。”
在沈巍看來,海派菜形成的過程,也就是一次菜系融合重組的過程。所謂海派,實際上就是在繼承發揚自有傳統的基礎上,去吸收其它菜系的長處,從而融會貫通,自成一格。
融合,是如今餐飲業的潮流,也是其未來發展大趨勢。
不僅上海,在北京,在廣州、深圳,也都是如此。所有菜系都在變,都在做著融合,嘗試著創新,去適應餐飲的潮流。
“所以說大家要多學一點東西,多去見識一些新的東西。閉門造車肯定不行,你不能停留在自己所在的小圈子里,你必須要多方面、全方位地去了解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菜系,去學習吸收別人好的東西、好的元素,然后融合到你自己的菜肴里面。”
對于沈巍來說,外出交流學習,既是專業使然,也是時代要求。
△沈巍與朋友交流
融合要掌握好比重,不能忘了根基
▼
大城市海納百川,外來移民和本地人相互交融,消費者口味需求發生變化。要想在市場上獲得更強的競爭力,廚師就需要去做適當的菜系穿插,去迎合食客口味需求的變化。
“但是做融合,要掌握好比重,我們必須把自己的底子留著。”
“我們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、口味進來,但我們的根基要在,底蘊要在。譬如粵菜的炒和牛粒,雖然融入了西餐的輔料、裝盤手法等,但依然保有它的鍋氣,這樣的融合,才是成功的,也是大家都能夠接受的。”
△沈巍在工作
然而,現在市場上有一些年輕廚師,過分追求創意和裝盤,已然迷失其中,做出來的菜就像四不像,令人無法分辨它是哪一菜系。
“如果你做出來的這道菜,既不像粵菜,又不像川菜,它是成功的嗎?”
在沈巍看來,這是不成功的,粵菜就該是粵菜,川菜就該是川菜。做廚師,一定要記得自己是做什么菜系的,如果是學了人家的東西,把自己根基的東西忘了,那就是本末倒置。
“對于一個廚師而言,只有把基本功練扎實,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吸收、領悟新的東西,你才會有真正的發揮。”沈巍認為,菜品缺失根基,歸根究底是因為廚師基本功薄弱。
而年輕廚師基本功退化,則是餐飲業工業化帶來的副作用。
“我們以前都是要人工取料的,分雞拆魚,都是要自己動手做的。而現在都是現成的、包裝好的。所以他們不知道以前的基本功是怎樣做的,也缺乏很多練這些基本功的機會,所以就造成了現在這種情況。”
社會工業化大勢不可逆,在沈巍看來,廚師尤其是老一輩廚師所能做的,是更用心的去教導年輕廚師,修正他們的基本功,給他們足夠的輔導和培訓。
后記:沈巍師傅的“開菜單經”
▼
看菜單,有方法;開菜單,沈巍師傅也有其訣竅。
開菜單,非常考驗一個廚師的功底和眼界,要讓客人吃得滿意吃得驚艷,需要廚師有深厚的功力、豐富的經驗、廣闊的眼界。
最后,我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沈巍師傅的“開菜單經”:
第一,不同的客人,要有不同的菜單。消費對象針對80/90后的,它的菜單可能就需要跳躍、時尚一點;針對50/60歲中年人的,它的菜單可能就要中規中矩些,少一些花俏,多一點沉穩。
第二,要開出一個好菜單,廚師需要從后臺走到前臺,了解客人要求、口味偏好等消費需求。在溝通交流過程中,要懂得根據客人外觀、表情、語氣等,揣摩判斷客人的消費力和喜好,以給客人推薦適合他的菜品。
第三,每類菜單均有其一定規律和框架。如上海宴會菜單,必有蝦、肉(豬肉或牛肉)、蟹、素菜等幾大件,菜品類型也大抵有炒菜、燴菜、湯菜、炸菜、蒸菜等。開菜單,就是根據消費者喜好要求和支付能力,往里面套食材。
第四,菜單的口味設計要有層次感。口味,不能一路重到底,也不能一直平淡無奇,要有重有淡,有起有伏,要給到客人一種起伏感和層次感。
第五,菜單的好壞取決于客人,寫菜單要根據客人喜好去寫,而非廚師個人喜好。你認為很好的菜,無論這個菜做得再怎么好,只要客人不喜歡,都不應該寫入菜單。
【沈巍紅菜】
時蔬炒小牛肉
▼
(點擊圖片,查看做法)
松鼠桂魚
▼
(點擊圖片,查看做法)
《紅廚紅菜》往期精彩回顧
記者 | 羅小山
視頻拍攝、剪輯 | 王偉 羅莊
本文為紅廚網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來源!



寫評論
0 條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