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議:八大菜系之一的魯菜,真的沒落了嗎?
淡然 · 2019-10-16 15:03:46 來源:紅廚網 2388
近兩年,“魯菜正在沒落”的聲音此起彼伏,對于魯菜的現狀,不少人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,而其中的大部分人,都認為魯菜正在走下坡路,這讓我們開始留意并關注這個問題。
不久前,有人在網上發表言論,直指魯菜由于至今還保持著很傳統的制作,出品大多大油大芡、重色重醬,很不適合現代人食用,因此現在的人下館子,很多都不會選擇去吃魯菜,而魯菜,也正在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。
而后,還有人特意做了一項關于中國八大菜系的調查,最終的數據,顯示了魯菜當下的真實現狀。
對于這樣的言論和觀點,上周,紅廚網便采訪了一位從業近30年的魯菜師傅,談談他對魯菜現狀的看法(可點擊藍色字體回顧:李保平:魯菜正在沒落?我不認同這個說法)。
文中,李師傅也認為,魯菜雖然已融入到各個菜系之中,可魯菜確實遇到了巨大的推廣困難,如今,魯菜館子已越來越少。
這也與幾個問題有關:
1、魯菜知名的餐飲品牌不多,也鮮有開店到全國,因此其它地域的消費者對其知之甚少。
2、魯菜曾是“官府菜”的代名詞,官氣太重,不接地氣,少人食用。
3、魯菜制作較繁瑣復雜,廚師出師慢,導致學魯菜的人越來越少。
4、魯菜師傅們觀念保守,中庸之道深值于骨子里,鮮有“走出去”交流的意識,以致魯菜走向一種封閉狀態。
5、魯菜缺少宣傳。
而上述,也與很多持有“魯菜正在沒落”觀點的人看法一致,說其一直處于岌岌可危的狀態,以最沒有特點的姿態置于各大菜系之中。
有人說,魯菜對于食材的處理十分費功夫,譬如炒雙脆,處理雞胗就要花一個多小時來去膜,這對于現在的普通餐館顯然是不合算的。現在的中國已經到了快餐時代,商業化以后講求的是上菜快、做菜時間短,所以魯菜就不占優勢了。
也有人說,魯菜之所以能成為八大菜系其中之一,在于其選材講究、烹飪手法多樣和注重于咸鮮的調味,但這些魯菜的優點,也恰恰成為了魯菜不能流行起來的原因。現在的人,都吃多了咸鮮口味,都想來一點刺激的味道,但魯菜一直還是很自信,很少進行改良,跟不上現代人的需求。
有感于魯菜現今少人問津,因此為了幫助推動魯菜的發展,紅廚網于昨日發布了一篇關于魯菜的制作內容。然而,一位讀者的留言,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問題。
這位讀者表示,看了魯菜的制作之后,覺得除了做工講究繁瑣,彰顯廚師技術外,看起來沒食欲沒特色,一點都不想嘗,有種孤芳自賞的感覺。
而當我們提問道:何為特色?可有解釋?
這位讀者便回答:比如說,蒲菜奶湯,食欲在奶湯,可魯菜用面粉做粵菜用魚做。空心玻璃丸子,工藝復雜,可我想不到它跟街邊油炸糖糯米丸子會有多大區別。扒魚福,不就是純魚肉丸子嘛,粵菜中這類菜品多得去了,大眾化的鯪魚餅雖沒它色美,但是味道估計差不了多少。糟溜魚片、軟熘里脊片,就是清單版的水煮魚片、肉片。奶湯核桃肉,做出花來也只是豬肉,我想大眾對豬肉的興趣應該不大吧,這么高超的技藝用在豬肉上浪費了。還有魚肚,感覺是吉列豬排版,沒興趣。
這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對于魯菜的真實看法,也讓我們想更多地了解人們是如何看待現今的魯菜的。
因為魯菜是整個北方的招牌菜系,也是中國八大菜系中“北食”的唯一代表,覆蓋面最為廣闊,遍布東三省、京津冀、山東等地。
在八大菜系這個說法還沒有出現之前,魯菜就已與粵菜、川菜、蘇菜并稱為中國傳統四大菜系,不僅有著極其深厚的歷史底蘊,也是宮廷菜的根,歷來備受上流階層追捧。
而魯菜,也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中唯一的自發研究技術型的菜系,歷史最為悠久,很多其它地方菜系都借鑒過魯菜的烹飪手法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,國家已將魯菜烹飪藝術視作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。
因此,我們希望能聽聽大家對于魯菜是怎么看的,對于魯菜的現狀,有一些什么建議。
也希望魯菜師傅們能多聽聽外界、同行們的聲音,吸取好的意見,更好地把魯菜傳承并發揚下去。
歡迎大家參與討論,謝謝大家。
作者 | 淡然
本文為紅廚網原創文章,未經允許嚴禁轉載!違者必究!



寫評論
0 條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