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勇:做廚師,要高檔的菜簡單做,低檔的菜復雜做
盧晨 · 2019-11-03 21:50:00 來源:紅廚網 3745
《紅廚紅菜》
專訪全國具有高超廚藝的大廚
旨在把那些嚴謹認真的大廚推出去
讓更多的人群看到他們的存在
張勇是正兒八經科班出身的大廚。他被杭州市技工學校烹飪專業錄取那年,正是杭幫菜興起之時,杭州的張生記、名門酒店、花中城等一批高端酒樓出現,對廚師需求很大,那時他就覺得,當廚師一定會是一個好行當。
今年,是張勇從廚的第27個年頭,廚師行業行情已經大不如前。對他而言,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傳承工作,將手藝和老杭幫菜的精髓傳承下去。
《紅廚紅菜》第182期
張勇
杭州大華飯店行政總廚
國家中式烹調師技師
中國烹飪名師
浙菜烹飪大師
浙江省星級飯店最佳烹調師
把鍋藏在床底下,早起睡前勤練習
▼
張勇的媽媽是一位愛做菜的上海女人,從小耳濡目染,讓張勇對烹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然而,父親卻不希望他成為廚師,想讓他成為電工,因為父親覺得,廚師是伺候人的行當。
可張勇卻有自己的想法,他想,人始終是要吃飯的,做廚師可以保證一輩子不失業。
于是,為了學廚,他和父親“耍了一下小心機”。
初中畢業時,父親叫他把電工放第一志愿、烹飪放第二志愿,但他不愿意,瞞著父親悄悄請表姐模仿父親的筆跡,幫他修改了志愿,最終被杭州市技工學校烹飪專業錄取,就這么“任性”地開始了學廚生涯。
在校期間,除了理論知識學習,還要練刀工、翻鍋、磨刀等基礎技能。由于課上的練習時間有限,張勇就自己去菜市場買了一口鍋,藏在床底下,每天起床、睡前都要拿出鍋來反復練習翻鍋、顛勺的手法。
在學校,因為勤奮苦學,他成為了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,作品經常被老師用來做教學示范。然而,廚師是一個看重手上功夫的行業,在學校成績優秀,并不代表能被大廚們看重。
被分配到酒店實習時,張勇就明顯感覺到,從學校過去的實習生很不受待見,師傅大多都不想教學校出來的人,“把你教會了,等你畢業去其它酒店嗎?”他明白,一切只能靠自己,并領悟出“先做人,再學做菜”的行業生存法則,“你要學會乖巧,讓師傅喜歡你,那你上手的機會才會多。”
實習時,張勇被分配到冷菜房工作,冷菜制作融合了刀工、切配以及熱菜的燒制,對基本功的要求較高。那時,為了讓包廂的冷菜更加精致,他經常下午不休息,就留在冷菜房里提前準備,“想要把事情做好,就不要怕多花時間”。
因為嘴巴靈活會處事,又手腳勤快,他很快便得到酒店經理和總廚的認可,畢業后直接留在實習的杭州環湖大酒店,一干就是五年。
這五年里,從冷菜到熱菜,沒有師傅特別關照,張勇就自己琢磨,然后花時間反復練習,這倒讓張勇養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,工作上遇到困難或者接到任務,先自己想辦法怎么解決,而不是一開始就問別人怎么做。
“技術師傅可以傳授給你,但是思考的方式不能。”張勇說,很多年輕廚師太過于依賴師傅的經驗和能力,而放棄了自己思考,時間久了廚技沒問題,但用專業術語陳述做菜思路和流程的能力就會比較差。“你可以問師傅怎么做,但你必須要有自己的思想,不能被人牽著鼻子走,否則就沒有了自己的風格。”
如果年輕人想學廚,他還是建議先去專業學校進行學習,因為專業清晰的思路、準確的表達能力和高職業素養,是現代廚師必須具備的,也是大多數從社會直接進入后廚的廚師所缺乏的。
一道炸豆腐征服總統
▼
1999年,張勇轉到杭州大華飯店擔任中餐廳廚師長。杭州大華飯店依偎于西湖邊上,是杭州市主要的政務接待酒店,這就要求酒店的大廚對領導們的口味喜好有細致、精準的把握。
張勇在大華飯店任職的20年里,接待過不少領導,憑著多年的經驗,他總結,接待重要客人最重要是要心細,客人是哪里人、口味偏好、性格如何,甚至喜歡什么酒、喜歡抽哪種煙都最好能提前了解,如果前期掌握不到這些信息,那就在客人就餐時仔細觀察、記錄,過后做成客人檔案留存,以便下次使用。
2016年,杭州第一次舉辦G20峰會,大華飯店負責接待印度尼西亞總統,張勇事先了解到這位總統非常喜愛油炸食物,而且喜歡吃嫩豆腐,便思考著如何將兩者結合,做一道讓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滿意的菜。
他借鑒了一道茄子的做法,將豆腐先放在鹽水里煮,然后切成方形小粒,裹上他獨創的粉末狀調料,等表層的粉皮足夠厚之后下鍋油炸,做出來的炸豆腐外脆里嫩、微帶咸辣,擺放在宣紙上,旁邊立一枚“尋味江南”的古典印章,古樸大氣,深得總統的贊賞。
將豆腐這樣簡單的食材變成了一道上檔次的菜,是張勇擅長的,“我們做廚師,有一句話叫‘高檔的菜簡單做,低檔的菜要復雜做。’”在他看來,低檔食材通過復雜的刀工和精細的擺盤,也能呈現出高檔的視覺感。
這說起來容易,其實對廚師的基本功和審美能力要求極高。
前不久給海外廚師上培訓課,張勇就給學員們上了一堂刀工課,把豆腐切出了一朵賞心悅目的白菊花,“豆腐易爛,就用蘿卜去心做成模子,將豆腐放進去,然后下刀,必須90度下刀,要快要準,而且力道也要均勻,否則難以成型。”在場學員無不嘆服。
而在擺盤造型上,張勇也很有自己的風格。
2012年,張勇參加一個廚藝博覽會時注意到一道西餐,跟中餐大多以黃金分割線為中心,圍繞“井”字型的擺盤不同,西餐擺盤會留下大塊空白,然后用湯汁以忽左忽右、或上或下的勾勒線條,讓人看著非常舒適。
從那時起,他開始關注西餐擺盤,并把西洋畫中色彩的疊加、層次感和國畫中的丹青、詩詞、印章、留白糅合,靈活地運用到冷菜的造型中,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獨特的“張勇風格”。
今年8月份,杭幫菜大師團隊與粵菜大師團隊在廣州進行了一場廚藝比拼,張勇做的一道“寶石流霞”,驚艷了在場的評委和觀眾。這道菜突出了杭州西湖的特色,其中有小橋流水、更有“保俶塔”,看起來層次分明,細致典雅。
七分食材三分技藝
▼
雖然普通食材可以通過廚師的廚藝呈現出高檔的效果,但在張勇看來,食材仍然是高于廚師個人的技藝。
與魯菜、淮揚菜的高大上相反,杭幫菜里并沒有多少大菜,都是以家常菜居多,所以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就是大眾菜。但近幾年,不少杭幫菜廚師意識到了這一點,正在努力做出調整,提升杭幫菜的價值感。
這其中,更替傳統菜的食材,烹飪時使用更有價值感的食材,就是其中途徑之一,不改變老菜的基本做法,但使用更高端的食材,能讓原本的家常菜更有價值感,賣到更高的價錢。
例如杭州名菜西湖醋魚,一開始是用最便宜、普通的草魚來做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、消費水平提升,慢慢改用了桂魚來做。而近幾年,物流發展突飛猛進,食材的長距離保鮮運輸已經基本不成問題,東南亞的筍殼魚也被用來做西湖醋魚了。
“通過原料的不斷變化,把這個菜的價值給體現出來,但適口絕對是第一重要的。”張勇說,烹飪中食材和技藝相比,是七分食材三分廚藝。“為什么牛肉要分那么多種類和等級?這就是告訴你原材料的重要性,好食材不需要復雜做,簡單處理就能做出美味。”
近年來,張勇擔任了不少廚藝大賽的評委,有一個很大的感觸就是,比賽最初是切磋廚藝,但比到最后往往就是拼食材了,“只要參賽者拿出的是大部分人沒見過的食材,那他肯定是拿高分的。”因為烹飪一直是求新、求奇、求異的,然而技藝是基礎的、相對穩定的,但食材卻可以不斷推陳出新。
而食材的豐富、更迭也對廚師提出了新的挑戰。現在,市場上不斷“冒出來”一些新的食材,有的是從世界各地引進、國內之前不曾見到的,有的是隨著生物科技的進步,食材本身產生了變化。因此食材的變化,也要求廚師的技藝不斷精進來適應,
與此同時,他也不否認技藝的重要性,因為優秀的技藝能使好食材錦上添花,使普通的食材價值提升,對年輕的廚師而言,練就好的技藝仍然是最重要的。
老菜需要傳承,不能隨意改動
▼
近幾年,杭幫菜因為外婆家、綠茶等快時尚餐飲品牌的發展與拓張,打開了知名度。然而張勇卻認為,快時尚餐廳的大量出現,并不利于杭幫菜的長遠發展,對杭幫菜的傳承有害而無益。
廚師做菜,要求“有味去味,無味入味,保持原味。”調味,是廚師必備的技能之一。而快時尚餐廳將廚房工作大量前置,通過工業設備,批量解決菜品切配、調味的工作,只會把廚師的技能全部抹殺掉,培養出來的都是廚工,而不是廚師。
作為一個地道的杭州廚師,做了近30年杭幫菜,看著行業如今的發展,張勇對杭幫菜的傳承深感憂慮。
一方面,現在做杭幫菜的師傅很多都不是本地人,而是外地人做杭幫菜,“他不知道我們當地的風俗習慣、口味特點,怎么能掌握好杭幫菜的精髓?”
另一方面,年輕人愿意好好學廚的越來越少,愿意做一些復雜傳統菜的廚師更少,“都想做比較簡單方便的、視覺感比較強的東西”。圖新、圖快、圖簡單,就很可能使傳統菜在傳承的過程中失去原味,失掉了最精華的部分。
如杭州特色菜素燒鵝,袁枚《隨園食單》記載,素燒鵝原本叫山藥素燒鵝,做法是用豆腐皮包山藥,關鍵在于“包”這道工序,如果包得不好,放油鍋里煎的時候就很容易“露餡”,不好看也不好吃。
但因為做法麻煩,現在市面上的素燒鵝,基本上是不放山藥的簡單做法。這種為了方便、簡化而不注重傳統菜精髓的做法,在張勇看來并不可取,“如果在菜名前加個‘新’字,你做五花八門的創新都可以,但如果你把‘新’字拿掉,素燒鵝就是素燒鵝,這道就是老菜,老菜就要按傳統的方法做,一步都不能改。”
“不要說你們做的都是現代的東西,其實老的東西也是很好的,也需要我們去堅守去傳承的。”為此,他多次在廚師培訓,或者行業交流會上強調傳承老杭幫菜的重要性,希望引起大家的共識和重視。
結語
▼
杭幫菜在1956年確立了36大名菜,并將這些菜的做法、流程都通過標準確立下來。張勇認為,這種老菜的制作方法的標準化是非常有必要的,“能把菜很標準地傳下去,而不是口傳施教。”在他看來,老杭幫菜的做法就是一個標準,是要一代代流傳下去的標準,不能隨意改動。即使要創新,也要在傳統菜的基礎上去創新,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。
從廚近30年,現在的張勇已經把杭幫菜的傳承當成了自己的使命,采訪結尾他說:“前人是傳,后人是承。在事物發展的長河中,每個人既是前人又是后人,都承擔著傳和承的雙重使命,傳要盡心,承要用心,兩心合一,這樣才能使餐飲業后繼有人,前景光明。”
張勇紅菜
▼
寶石流霞
(點擊圖片,查看做法)
春意闌珊花滿園
(點擊圖片,查看做法)
西湖蟹包
(點擊圖片,查看做法)
西子夜泊
(點擊圖片,查看做法)
千層藕糕
(點擊圖片,查看做法)
《紅廚紅菜》往期精彩回顧
記者 | 盧晨
本文為紅廚網原創文章,未經允許嚴禁轉載!違者必究!



寫評論
0 條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