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吃單品正被瘋狂挖掘!能否跑出下一個正新、絕味?
陳南 · 2021-05-12 21:02:54 來源:紅餐網 2889
明亮、正規、上檔次的街邊小吃店正在成為商圈亮點。這些層出不窮的小店,大多主打某一種小吃單品,并迅速成為當地明星。
不可否認,小吃單品+小店模式正日益火爆,但某一品牌想從中脫穎而出,卻并不容易。
本文由紅餐網(ID:hongcan18)原創首發,作者:陳南。
街邊小吃店也許正在不知不覺中,占領你的生活。
近些年,無論是在一二線城市,還是在三四線小城,單品小吃店都如雨后春筍,發展迅猛。
一條小街10多個品類,
特色小吃正被瘋狂挖掘
在重慶一條非著名小吃街,刨開各式奶茶店外的二十來家餐飲小店,無一不干凈、明亮,門頭、品牌有模有樣,更重要的是,這些小店在品類上幾乎都不重合,僅僅是這一條小街,就有十多個小吃單品品類。
這里面,除了臭豆腐、鴨脖、肉夾饃、章魚小丸子、煎餅果子等“初代”單品小吃,更多的是剛被挖掘的新興小吃單品——鍋盔、炸串、糍粑、酥肉、糖油果子、烤苕皮、烤豬蹄、排骨、涼蝦涼糕、麻薯、蝦滑……
也許你會說,這些東西早就“功成名就”,并非新興。
是的,這些單品很多都“歷史悠久”,但曾經的它們,都并非“單獨”或以品牌單店的形式出現。
糖油果子是成都街頭老伯推車上的小孩最愛,炸串是學校門口的“白月光”,酥肉是伴隨著火鍋出名的配菜,烤苕皮、豆干是重慶燒烤里的必點單品,烤豬蹄多出現在社區攤檔中,糍粑、麻薯也是常見的吃食……
現在,它們都在“登堂入室”,雖然不設堂食,但都開始擁有明亮、干凈的門店,耀眼的門頭,還“出身”連鎖,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、改良升級,形成品牌化、規?;洜I。 ?
這樣品類繁多的小吃店正在川渝、長沙、北上廣深、南京、揚州等諸多城市暴增,一些三四線小城也或多或少地出現了這樣的趨勢。
其實小吃連鎖品牌化的小店模式并不新鮮,如果要給小吃單品店的發展劃分階段,那么,臭豆腐、鴨脖、炸物等,可能都是初代小店的王者。但它們多是擁有廣大群眾基礎的“常規款”,大多數門店也無法稱為“正規”,“臟亂差”也一直困擾著它們。
而當正新、絕味、初代文和友等品牌崛起,這些小吃店也隨著餐飲整體,和社會消費的升級,開始由大排檔、地攤模式,逐漸走向正規化、品牌化的2.0時代,整體包裝、出品品質和食品安全都有了質的飛躍。但從品類上而言,更多的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鹵味、炸物等。
△圖片來源:正新雞排官網
如今,各個小吃街里常常出現十余個不重復品類,又暗合了如今餐飲圈的品類趨勢:特色餐飲的挖掘。
把梅干菜扣肉餅改良,做到500余家門店的阿甘鍋盔;火鍋配菜盤上的酥肉,借鑒當年路邊攤的炸雞柳包裝、外帶形式,成了明檔現炸、紙袋包裝的福前小酥肉、劉酥肉;門頭國潮、包裝高顏值、出品誘人、專營現烤麻薯的墨茉點心局,在長沙已經成為潛力網紅之一;在原本只包酸蘿卜的烤苕皮、豆干里,包入牛肉、大腸、雞爪等“干貨”的烤無雙,也開始出現在重慶街頭;糍粑則變了個樣子,和油條成了“絕配”,各類油條包麻糍在很多城市的小吃街都是熱門小店……
△圖片來源:阿甘鍋盔微博
而市場上,還有更多特色、創新小吃正被瘋狂挖掘,并進行著品牌化,在這個過程中,單品小店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模式,小吃單品群雄逐鹿的3.0時代正在到來。
什么促進了單品小吃小店模式的日益火爆 ?
連鎖品牌化的單品小吃小店模式并不新鮮,正新、絕味出現也不是一兩年了,但為什么卻在近年呈現出全面爆發的趨勢呢?
首先一個原因在于前文提到過的,由于食品安全、消費升級、餐飲升級等原因,大排檔被倒逼著升級,帶動了小吃店正規化、品牌化的升級。
其次,也和單品戰略的成功和子品類巨大的想象空間有關。 ?
從黃太吉、西少爺開始,餐飲人對單品小吃的挖掘就一直沒有停止,但都不算非常成功,這有它們自身的主觀原因,也有模式與時代資源尚不匹配的客觀原因。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
經過這些年餐飲的發展,單品戰略不斷在太二、樂凱撒、香他她等品牌中顯露成效,他們的成功讓餐飲人對單品門店的經營、理解,都發生了質的改變,也讓單品成為很多餐飲創業品牌的首選。這一趨勢,也逐漸蔓延到了小吃品類。
和餐飲進程一樣,當同品類競爭達到高度同質化,就會有人開始去挖掘更多新品、創新點。
而小吃品類在被挖掘的點上,比大餐飲更有優勢,任何一個小單品,都有可能被拿出來“大做文章”,更不要,地大物博的中華大地,有太多未被發掘的特色小吃。
單品小吃背后豐富的子品類,還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。
另一方面,也得益于連鎖小店模式的興盛。 ?
從絕味鴨脖、正新雞排、紫燕百味雞,到現在的各式奶茶店、阿甘鍋盔等,大排檔升級后的小店加盟連鎖,已經被驗證具有相當的市場。
在大酒店模式餐飲沒落后,大眾餐飲崛起、單品餐飲店、網紅餐飲的爆火,都驅使著餐飲門店由大改小,并逐漸模糊了正餐、快餐、小吃的邊界,就像文和友當年做炸串出身,在小龍蝦夜宵時期發跡,現在卻在搶正餐的生意。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
現在的消費者并不把這些小店當做單純的小吃店來看,不少時候(逛街、游玩),這些單品小吃店已經在充當快餐甚至正餐的角色,而它們的客單價,雖然相比大排檔時期有所上升,但相比快餐、正餐仍有一定優勢,消費者可以負擔,擁有巨大的生長空間。
品牌化產業鏈的成熟,也助推著單品小吃小店的發展。 ?
前文我們提到,黃太吉等初代小店的失利,除了自身原因,還有眾多客觀因素,其中之一就在于當時整個餐飲的產業鏈并沒有完全跟上。
彼時,標準化、品牌化在餐飲圈還是個有些被傳統餐飲人排斥的存在,后端鏈條也還在懵懂生長的狀態,黃太吉等品牌瘋狂拓店,試圖以規模迅速建立品牌優勢時,人力、供應鏈開始吃緊,出品無法把控,成為導致失利的因素之一。
而現在,餐飲產業鏈供應鏈在多年的品牌化中,已經被培養出來,在一定規模下,支撐這樣品牌小店的生存、發展,不再是什么難事,這也給小店模式提供了生存土壤。
爆火的小吃單品模式, ?
能否跑出下一個正新、絕味? ?
小吃單品小店是一個餐飲機會,也極可能點燃市場,但身在其中的連鎖品牌卻并不容易跑出來。
其一,小吃單品難以構筑護城河,消費者較難保持長期熱情。 ?
很多小吃品類都很有群眾基礎,也都經過了市場檢驗,但長期以來卻很少有小吃品牌能脫穎而出,即使是家喻戶曉的臭豆腐,黑色經典等品牌也沒有在全國完全形成品牌效應。
門檻過低,或許是其“原罪”。
大眾小吃,往往沒什么技術壁壘,品牌很難建立起太大的競爭優勢,即使對產品進行了創新,由于餐飲本身和小店成本的問題,創新也不會過于復雜,較容易復制,很難從產品上構筑護城河。
而低門檻的同時,小店模式也會帶來其弊端:價值感偏低。由于店小,沒有堂食,隨買隨走,會讓消費者對產品有種天然的低價值錯覺。
比如燒烤和炸串,從售賣的產品、口味、成本上來說,其實沒有太大差距,但由于燒烤能坐下吃,就餐時間更長,還加入了社交屬性,帶來的價值感就比炸串更高,消費者愿意為之付更高的價格,它們也就可以賣得更貴。
而消費者又是“多情”的,低價值感意味著易被替代,品牌忠誠度較低,在進入門檻低的情況下,一旦某個子品類爆火,同品類品牌增多,就會分流消費者,單個品牌難以聚集穩定客群。
其二,小店要規?;l展,面臨資金、資源的考驗。 ?
門檻低也并非全然沒有益處,眾多小店能快速出現在市場的原因之一,就在于此。
如果品牌方有足夠的資本,或是對自己的供應鏈、管控體系有極大的把握,可以通過直營、加盟等方式實現快速擴張,在消費者熱情消退之前,在其他品牌“扎根”之前,迅速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強大的品牌護城河,從而形成規模效應,獲得巨大競爭優勢。
這個過程,正新用了十年,喜茶用了3年,未來可能需要的時間更短,前提是資金和資源。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
如果要通過規?;⑵放谱o城河,那么,科學、合理連鎖機制、體系的建立就成了勝負手。這對任何餐飲人來說,都不簡單。
還是說回黃太吉,它失利的轉折正是開始規模擴張之后,餐飲圈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,盡管從產業鏈上,已經能解決一些問題,但門店規?;簿鸵馕吨藛T的增多、管控的分散,品牌沒有極強的連鎖管控能力,就很可能在擴張中導致出品、口碑下降,最終把自己玩死。
結? 語
小吃單品小店是不是個好生意?對這個品類而言,是的。中國還有太多小吃值得去挖掘、發展,市場也證明了消費者對這樣的產品、模式是愿意買單的,這是個巨大的市場。
但如何在其中分得一杯羹,跑出自己的品牌,卻是身在其中的創業者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。
未來,很多小吃品類及其子品類,可能會重蹈黃燜雞米飯的覆轍,形成有品類無品牌的局面,也可能會形成幾大品牌瓜分市場的情形。而小吃單品小店又將何去何從?是走出更多正新雞排,還是繁衍出眾多區域品牌?我們也不得而知,一切答案,都在餐飲人手中。
熱門文章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寫評論
0 條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