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“把”賣的川滇小串,正在收割深夜社交
大龍 · 2025-06-13 10:04:14 來源:燒烤餐見 4210
燒烤不僅可以按串售賣,也可以按“把”。
最近,在燒烤餐見交流群里,從西南流行開來的把把燒被行業人熱議,其吃法與味型與常規燒烤有獨到之處。在小紅書,把把燒已有筆記4千+篇。
可以說,把把燒也正以小串為特色,席卷全國深夜食堂。
01把把燒——小串燒烤的崛起
我們來品品按“把”炫肉!
◎把把燒本燒
把把燒,源自云南昭通與四川宜賓交界的特色燒烤,以細竹簽串制小塊食材為標志,區別于豪放的東北大串或新疆烤肉。其名源于“以把計量”的售賣方式——食客按“把”點單,每把10-20串,成捆上桌,極具市井煙火氣。
此外,燒烤師傅將肉串烤好后,放置在木炭鐵爐上,通過木炭的加熱、煙熏,既避免了肉串變涼,又帶有煙熏的味道。
這一品類在云南、四川改良后風靡各地,核心優勢在于四方面:
首先是燒烤方式的迭代,把把把從云南走紅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當地人追求極致原味,食材現切現串不腌制,烤至半熟后浸入秘制鹵水或醬汁二次烤制,鎖住鮮嫩同時滲透復合滋味。
◎烤牛肉
以李不管把把燒烤牛肉為例,因為本身牛肋條帶牛油可以直接烤制,等外表稍熟制后再刷少量的油,并需要勤翻面,避免簽子燒黑燒斷。之后再放入調料中泡制三十秒,之后再進行“收水”烤制、撒料等步驟。
其次是食材的細分與特色,挖掘小眾部位如豬鼻筋、半肥半瘦肋條、牙梗等,搭配云南包漿豆腐、宜賓天味香腸等地域特色,形成差異化菜單。
其中,珙縣烤豬鼻筋更被列為非遺級美味;烤紅薯粉條則成為宜賓的特色蘸上干碟搭配青菜,不油不干,成為爆款;而牙梗被火鍋挖局后,在火鍋界也成為一個差異化產品。
◎怎一個“鮮”字了得
而在宜賓燒烤中較為知名的門店楊屠夫把把燒,生牛肉蘸醋成為特色爆款菜,產品不僅不腥,還帶有奶香味,很多網友推薦一試。
再者是蘸碟有地域特色,把把燒標配干辣椒面、花生黃豆面、醋碟等蘸料,食客按需調配,賦予單串多層次味覺體驗,跟傳統的燒烤在撒料方式、配方上有極大的不同。
◎減辣版蘸料
有行業人告訴燒烤餐見,蘸料可以按黃豆粉40g、辣椒面80g、味精粉15g、五香粉5g、十三香5g、花椒面5g、麻辣鮮10g、核桃、桃酥、芝麻各20g,最后將調料攪拌均勻即可,就是一份標準化的干碟蘸料。
最后是場景適配性,小串設計降低單口食用負擔,延長社交用餐時長,特別是契合當前夜經濟下的社交需求。
02從爆款單品到品類新探索
面對千億級燒烤市場,把把燒品牌以多元策略在各地開出,燒烤餐見總結出3大品類亮點及突破方式:
1、產品品類融合與文化營銷
品類融合、在地化屬性,早已融入到燒烤品類。
比如,周記云南把把燒將把把燒與小龍蝦、生蠔、田螺、烤魚等結合,并以“今夜既然開始,我們就不要停止”為口號,既有煙火氣,也有品牌敘事輸出。
◎緊實有彈性的豬鼻筋
重慶一家把把燒,則是對地域混搭進行了創新,融合了宜賓特色,如豬鼻筋、包漿豆腐等,并結合重慶本地燒烤,推出烤面包、東北玉米串等跨界產品,這種在地化的品類輸出在降低異地接受門檻的同時,也讓品類、創新吃法更快出圈。
2、打造店鋪“人設”,吸引顧客打卡
◎文字釘被網友夯實
之前,李不管把把燒以“夜宵大王”人設破圈,因為其把把燒食材精細多樣,小塊烤制更加均勻入味,吃起來悠閑自在巴適,很快就在四川大受歡迎。甚至在社交媒體還有“百串宴”的稱呼。
此外,該品牌的諸多爆品在線上熱度頗高,比如烤牛半壯、烤鮮黃喉,烤豬鼻筋、整只大魷魚等獵奇單品,吸引博主自發探店。
3、在規模與風味之間做好“平衡術”
對于燒烤連鎖而言,供應鏈是規模化的筋骨,手藝則是靈魂。特別是把把燒這個品類,門店數量的增長,有時候會出現產品標準化與出品品質的沖突。這里有兩個解題辦法:
◎灶門坎燒烤·江湖大排擋
其一,嚴控門店密度,以慢擴張換取出品品質的一致性,像成都的灶門坎燒烤·江湖大排擋,近20年老店被當地人收錄為必吃店,其把把燒、九尺鵝腸、川南苕皮、江湖菜等簡直不要太巴適。這種手作的稀缺性,就是品質化與好評不斷的“因與果”。
其二,打造中央廚房+冷鏈穿串的供應鏈輸出模式,核心醬料工業化生產,門店僅需復熱烤制,以整店輸出降低加盟商技術門檻,最大程度上減少了風味偏差。
03總結
把把燒從邊緣品類躋身燒烤主流,印證了小串精細化、文化符號化的品類升級路徑。
未來,對于把把燒這一品類來說,如何將手藝轉化為工藝,在規模化與風味間找到平衡點。
(本文轉載自:燒烤餐見)
寫評論
0 條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