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說勾芡,實用!有效!
· 2016-10-26 18:56:12 來源:紅廚網 2877
烹調技法是我國烹調技藝的核心,它是廚師前輩寶貴實踐經驗做出的科學總結,因此,廚師在學習烹調方法的同時,必須用科學的態度去學習它的作用、特點、試用的范圍、操作要領等方面的知識,并切實練好基本功。
在烹調技術中,勾芡是烹調操作的基本功之一,因為勾芡是否恰當,直接影響了菜肴的質量好壞。因此必須引起廚師的高度重視。
勾芡的種類與區別
▼
勾芡分兩大類、四小種——厚芡和薄芡兩大類:厚芡分爆芡和糊芡兩種,薄芡分流芡和米湯芡兩種。
爆芡:無湯汁爆芡也稱之包芡,常在爆炒烹等菜肴中出現,特點是旺火速成,菜肴基本上不帶湯,芡汁是將濕淀粉與調味料一起混合均勻,這樣可使液芡汁黏性加大,在鍋內快速顛翻,湯汁能均勻地包裹在原料表面上,使原料鮮美入味、色澤亮麗,例如油爆雙脆、火爆腰花、爆三樣、魚香肉絲等菜肴。還有一些使用爆芡的菜肴要求成菜外酥里嫩,如焦熘肉片、果汁菊花魚、糖醋鯉魚等,往往是先將調料與濕淀粉在鍋中炒成芡,炒出濃度和黏性,澆在炸好的原料上,這樣可保持菜肴外部香脆、內部鮮嫩的特點。
糊芡:有湯汁糊芡常使用在燒、燴、扒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中,湯汁較爆芡菜多,加熱時間較長,原料本身的鮮味與調味品的滋味容易溶解在湯汁中。如像紅燒全家福、蔥燒蹄筋、燴鴨四寶、燴蒜香肥腸、炒鱔糊、麻婆豆腐、扒猴頭蘑菜心、扒肉條等。
流芡:多湯汁流芡常在湯菜中出現。因湯菜湯汁多,主料沉在湯底,湯在菜上。用流芡勾芡后可使湯汁濃度增加,主料突出,而且湯汁潤滑可口,菜肴光澤明亮,如:白汁鱖魚、糟熘魚片、芙蓉雞片等。
米湯:芡全湯汁米湯芡是比較稀的芡,其作用是使菜肴湯汁濃度略稠一些,口味略增濃一些,像燴烏魚蛋湯、蝴蝶海參湯、銀絲干貝羹、西湖牛肉羹等都是使用米湯芡,使菜品保持豐滿的形態、顏色光亮明快。
勾芡汁的分類
▼
勾芡汁由粉汁加調味品構成的有味芡汁及純粉芡汁兩大類。
有味芡汁是將濕淀粉加調味品(俗稱兌汁)放在一起調拌而成。
既是在菜肴烹調前先把炒菜所需各種調味品和濕淀粉放在碗中調勻,到菜肴烹調接近成熟出鍋時,淋入鍋中顛翻數下出鍋。這種兌汁的方法多適用于爆、炒、烹、熘等旺火速成的菜肴,加熱時間短,操作動作要快。提前制作
芡汁,對于菜品的口味標準化有很大幫助。如魚香肉絲、宮保雞丁等菜肴就是使用味芡調味出形。
純粉芡汁(俗稱濕淀粉)是用淀粉與水調勻而成。
這種叫做濕淀粉,關鍵是要在下鍋前將粉汁攪拌均勻,濃度適中,淀粉粉粒要在水中充分溶解,勾出的芡汁才明亮透徹。入西紅柿蛋花湯、紫菜湯就是使用純粉芡勾芡。
勾芡操作技法
▼
勾芡除了兌汁外,一般都是用手勺將芡汁徐徐地淋入鍋內,在淋入鍋后再根據不同的烹調方法,運用不同的手法來達到預期的效果。
翻炒勾芡手法
主要是應用在翻炒類菜肴中。
1、在鍋中菜肴接近成熟時,淋入芡汁,然后連續顛翻或拌炒,使芡汁均勻地粘裹在菜肴上。
2、將粉汁和調味品、湯汁混合在一起,下鍋加熱至湯汁粘性濃度合適時,將過油炸的原料投入鍋中,繼續翻炒,使湯汁均勻地包裹在菜肴上,例如糖醋里脊等菜肴。
搖推勾芡手法
搖推適用于燒、燴、扒等烹調方法,使用糊芡和米湯芡的菜較多。
在菜肴接近成熟時,一面將粉汁徐徐地淋入鍋中,一面將鍋緩緩搖動,用手勺輕輕推勻即可,如糟熘魚片、麻婆豆腐、三鮮魚肚、淋芡推汁等都是使用搖推的方法勾芡。
勾芡四大關鍵
▼
1、勾芡必須在菜肴成熟時進行,過早或過遲下入芡汁都會影響菜品的質量,尤其是爆、炒、烹、熘的菜肴要求操作過程非常迅速,芡汁在鍋中時間過長或過短,都會使菜品失去脆嫩、酥香的口感。
2、勾芡必須恰如其分,不可過多過少。
3、粉汁勾芡必須在菜口味、顏色調準后進行,如果是在勾芡后再加入調味品就不容易入味溶解,起不到調味的作用,如下芡后發現菜肴色澤過深或過淺,也再難以調勻。
4、勾芡時菜肴的上油量不要太多,否則會使芡汁上不均勻。
勾芡、淋油、甩蛋液前后順序
▼
勾芡后淋油、甩蛋液。勾芡雖說是烹調最后一個環節,但有些菜肴勾芡后需要淋些油,或撒上香菜末、干果粒等增加菜的色彩與香味。還有一些特殊的菜,像西湖牛肉羹、酸辣湯,勾芡后要甩些蛋液,使湯羹更加滑嫩。當然勾芡是改善菜肴口味、色澤形態的重要手段,但絕不是爆、炒、烹、炸、熘、燴的菜都需要勾芡。像在烹調過程中具有黏性調味品的如各種醬類、蜜汁類等做菜不需要勾芡,也可以做出別有風味的特色菜肴來。
附:六種淀粉粘度對比
▼



寫評論
0 條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