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在中南海工作過的廚師創業開餐廳,疫情期間不但自救,還去做了志愿者!
· 2020-07-13 17:19:00 來源:紅廚網 3878
疫情黑天鵝,讓武漢餐飲業都面臨著生死考驗,而在逆境中,仍有一批優秀餐飲品牌屹立不倒。
元銀甲便是其中的代表品牌之一。2月底,老板楊元銀成為雷神山志愿者,3月底,為社區下沉志愿者做團餐,4月初,才開始店鋪自救,社區團購、外賣……
目前,已有2家元銀甲正常營業,近期還會復工一家門店。
01
一個曾經的中南海廚師,低調的甲魚烹飪高手
吃的是菜肴,更是人生閱歷
武漢人對甲魚情有獨鐘,喜歡單單燒甲魚,唱獨角戲,劍走偏鋒。也喜歡搭配鱔魚、牛蛙、雞,做一鍋“大雜燴”,每一道菜品,每一塊甲魚肉,每一滴調料都講究得淋漓盡致。
"一個在中南海工作過的廚師!"這是元銀甲創始人楊元銀的微信簽名。
楊元銀,武漢黃陂大余灣人。外表豪爽粗獷,好客,仗義,內里又極具廚藝和商業天份。
他十幾歲在老通城酒樓做過學徒,后師從中國烹飪大師屈浩,曾在中南海擔任過5年的私廚,做得一手好湖北菜,尤其擅長烹制甲魚。
從北京回漢后,他先后做過湖北菜、創意菜、川菜館,最后選準了甲魚菜系,元銀甲品牌為眾多食客熟知。
6月15日,記者來到他位于武昌沿江大道的一家店,正是晚飯時分,一些客人進門就直接跟他招呼,走進熟悉的包房。而他也不停地在微信上“接單”,幫客人安排點菜。時不時,又直接下廚,掄起鏟勺,上陣示范,“醬料不能敞著放,味道會流失”。
02
疫情期到雷神山做大廚,
為10000多人做飯,每晚睡紙盒上面
臨近春節前兩天,元銀甲的團年飯已經預定爆滿,可因為疫情,幾乎全部退定。楊元銀出于安全考慮,索性關門休息。
直到2月中旬,朋友的一通電話打破了楊元銀的居家隔離生活,“雷神山的廚房忙不過來了,需要人,你能來嗎?”
”等著,我來,我盡快趕過來!”不經半刻思考便應聲答應。可小區封了,手上也沒有相關證明,怎么出去是一大難題。
楊元銀獨自在小區內轉悠,發現有個面包車停在墻邊,心想:車停在外面,翻出去就可以了。沒想到剛把車開到小區路口,就被攔下來,“我是去雷神山做志愿者的”,楊元銀激動的說,急忙把和朋友的聊天記錄給警察看,“放行,請你注意安全”,警察說。
初入雷神山,并未想太多,只想讓所有人都吃飽,每天從早上四五點忙到晚上十一二點。
“醫護人員在前線治病,我們在后方保證他們的營養健康,讓他們吃好喝好。”這個臨時雷神山廚房小分隊在不斷地努力,正如他們所言:“雖然我們不是一線的醫護人員,但也在盡一份力,盡一份心”。
為了確保飯菜的安全衛生,員工們一天測四次體溫,嚴格消毒措施。200多人幾乎都是連軸轉,每天一萬多人次的餐食,工作量是平時的三倍,但大家沒說過一個“累”字。
活動板房就是睡覺的地方,大冬天就著紙盒打地鋪,自行準備被褥、床單等基本用品,說不艱苦都沒人相信,但是他們也堅持下來了。
“防護措施做得很到位,病房和廚房隔得比較遠,所有東西都是經過嚴格高溫紫外線消殺,未出現感染病例。”
楊元銀說,做了11天雷神山志愿者,所得的22000元報酬,全部捐贈給了武漢紅十字會。“我也只是想盡盡我的綿薄之力,不足掛齒”。
03
楊元銀的自救之路:
外賣+社區團購+堂食三路齊開,開寶馬送外賣。
“荒年餓不死手藝人,只要店還開著,生活就還在繼續。”
結束了雷神山志愿者生活后,楊元銀又投身于武昌社區福利院公益活動中,每天為其提供100多份早午餐,下午再準備散客外賣餐食,最高一天做了一百七八十份訂單,因為店里只有他和廚師兩個人,采購菜品、切菜、洗菜、炒菜、打包、送貨等,忙活一天后,整個人都累散架了。
3月底,他申請到為防疫單位做團餐的資格,另一邊積極開拓散客外賣預定。他說,做團餐也是想為武漢出一份力,基本不賺錢;外賣也是順應市場而生的,上線盒飯、蓋澆飯等快餐品類,雖然單量一般,但好在看到希望。
“我們是做特色菜的,社區團購不失為好機會,和團長合作,根據訂單準備食材,可以最大化降低成本,讓客戶足不出戶也能享受美食,上線一段時間,感覺生意還不錯。”楊元銀說。
目前,元銀甲已有2家門店恢復堂食,預計近期還會恢復一家門店營業,一般周末生意會好些,整個餐飲市場都在逐步恢復中,開門營業至少能保住房租、人員等基本開銷。
“去年年底,已經和北京一家公司溝通確定好招商加盟的事情,打算這兩年在全國開上千家門店(直營+聯營+加盟),同步準備公司上市。如果不是疫情,元銀甲的招商加盟應該已經走上正軌了,但現在我也打算放慢腳步,先搞好現有的四家店,今年再開兩家新店,把武漢的市場地基打牢,再向全國發散性擴店。”楊元銀表示。
元銀甲精心秘制了38種中草藥成分的醬料,與甲魚的鮮美完美融合,美味又養生!
最近還推出了一款新品——臘鰱魚,風干后的鰱魚肉質緊嫩,精選地道紅椒配上醬料,又麻又辣,不失為一款夏日下酒必備菜。
元銀甲的甲魚來自京山合作養殖基地,以小魚小蝦為食,肉質鮮嫩。
餐廳內有四種規格的甲魚供客人選擇,現秤現做,把甲魚這種宴席菜的價格降到非常親民的層次。
楊元銀見誰都是笑呵呵的,即使疫情造成經營困難,他也是坦然面對。兩家門店恢復堂食后,他自己開著寶馬車去送甲魚外賣訂單……
20余年的廚師生涯,十幾年的創業生涯,經歷過大風大浪,他早已煉就了處變不驚、坦蕩無畏的膽識。
05
武漢餐飲行業的自救之路
開源節流,“當老板”還是“做老板”
有些決定,必須老板拍板;有些事情,必須老板自己來做。
不再做嘴上說說的老板,做身體力行的老板。
在保證店鋪正常經營下,減少不必要的開支,開發新渠道用于支撐門店經營。
拆整為零,價格親民更受追捧
根據顧客需求對菜品進行調整,滿足更多人口味,價格走親民路線。
積極開展線上社群線下門店雙向經營,差異化經營謀出路。
這是楊元銀自己總結的當老板之道。
疫情對餐飲業是一次巨大沖擊,也是一次洗牌,品牌老店、實力派、靈活轉變經營模式、創始人意志堅定、順應市場能力強……具備這些能力的,還是可以活下來的。
武漢注冊的餐飲企業約有5.1萬家,疫情后,小型餐飲積極自救,楊元銀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,開啟外賣、社區團購等多項手段,五星級酒店燒烤擺攤緩解經營壓力……政府推出武漢消費券刺激消費,增加合作平臺和增收渠道,減少餐飲企業運營成本及費用,銀行通過金融扶持,助力企業攻克難關,加速餐飲業恢復。
目前餐飲堂食上座率已恢復四成左右,外賣經營已恢復近八成。
市場優勝略汰法則不會改變,熬過了這個艱難時期,會具有更強的生命力,“劫后余生”的活下去。
無論如何,疫情后的武漢還是那個武漢,1400萬人口就擺在那里,吃飯是剛需,這是武漢餐飲業不倒的靠山!



寫評論
0 條評論